本立而道生:解码“全国模范检察院”炼成记

发布时间:2024-12-27 16:28:17 来源: sp20241227

   中新网 杭州1月11日电(郭其钰)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遗址所在地,也是互联网企业集聚的浙江“经济第一区”。在这里,历史与现代交融,科技与人文荟萃。

  此背景下,检察机关如何擦亮法律监督底色为经济社会护航,考验着司法智慧和担当。近年来,余杭区人民检察院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又作为司法办案机关,不仅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促进接壤的“万亩良田”科学耕种、满园丰收。

  2023年底,全国检察机关队伍建设工作会议暨第十次“双先”表彰大会召开,余杭区检察院被授予“全国模范检察院”称号。

“女子取快递遭诽谤案”庭审现场。余杭检察 供图

  唯实惟先勇闯“无人区”

  “徒法不足以自行。”在办案实践中,面对大量没有先例可循的新型案件,余杭区检察院勇于创新、敢于突破,激活“沉睡”的法律条款。

  2020年7月,杭州市民谷女士到快递点取快递时,被附近便利店店主郎某偷拍了视频。郎某随后与朋友编造“女子出轨快递小哥”等聊天内容,发至微信群。该谣言经过转发、加工,在互联网端不断发酵。

  此事对谷女士的身心造成了极大伤害,其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就在法院立案十天后,余杭区检察院发出检察建议,该案由自诉转入公诉程序,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在当事人提起自诉、法院已经立案的情况下,检察机关再启动公诉程序追究刑事责任,可谓勇闯“无人区”。

  “此案第一次将恶劣的网络暴力界定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也第一次明确有效激活了诽谤罪自诉转公诉的沉睡条款,不仅解决了自诉案件当事人取证困难的问题,而且强化了对网络违法犯罪的治理。”余杭区检察院检察长鲍键分析说。

  如今回头看此案的办理,鲍键认为坚定的法治信仰和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缺一不可。作为全国检察业务专家,他提出“没有先例,我们就创造先例;没有经验可借鉴,我们就先行先试、大胆探索。”

  以司法办案为第一要务,五年来余杭区检察院办理了一批全国“首例”典型案件,推动司法进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检察机关构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数字场景。余杭检察 供图

  数字赋能延伸办案触角

  地处创新高地,立足数字之城,余杭区检察院深耕互联网检察,在浙江率先设立互联网检察部,一体推进互联网检察人才培养、网络空间治理、网络犯罪办案标准输出,五年来共办理网络犯罪1831人。

  14岁的小月(化名)辍学后随父母迁居杭州,因父母忙于生计对其无暇顾及,在一次与社会人员聚会后遭受侵害。围绕此案暴露的随迁子女辍学失管问题,余杭区检察院构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数字场景,通过数据碰撞筛查、抽样核查,发现22名随迁子女的受教育权得不到保障。

  为依法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余杭区检察院对该线索以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立案,并组织公开听证。在此基础上,检察机关以诉前磋商形式,建议教育部门做好辍学随迁子女劝返复学工作,健全学籍和居住信息比对核查等机制。

  “我们发现随迁女子辍学失管这个社会问题后,依托大数据手段精准发现其他辍学未成年人,并以此案为契机,联合公安、教育等部门建立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协同共管机制,形成控辍保学全链闭环治理工作体系。”余杭区检察院未检部门负责人李圣洁表示。

  在互联网检察工作中,如何打通技术与业务壁垒?如何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如何在总结办案经验基础上加强机制创新?

  余杭区检察院一方面架设互联网检察人才成长“阶梯”,另一方面大型平台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机制,并引进省级互联网犯罪研究基地,逐步形成“办案+人才培养、综合治理、标准输出”的综合发展体系。

小古城村“樟树下议事”。余杭检察 供图

  为社会治理开出“检察良方”

  2022年5月27日,一场特殊的检察公开听证在余杭区径山镇小古城村举行。20多名干部群众和听证员围坐在村口大樟树下,以“樟树下议事”的方式展开听证和评议。

  “建议检察机关建立定期回访机制,对这批孩子持续做好后续关心关爱”“要在教育上重点关注这批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让事实孤儿不孤单”……听证员们各抒己见,最终形成对事实孤儿开展救助帮扶的一致意见。

  小古城村是“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基层民主协商法宝的发源地。余杭区检察院从中汲取智慧,在小古城村设立基层联络点,不断深化检察听证这一群众工作方法。

  据统计,2023余杭区检察院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60余人次参与检察工作,邀请人民监督员监督检察办案93件次,最大限度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守护民心。

  余杭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朱红丹表示,余杭区检察院深耕法律监督主业,坚定改革创新步伐,以能动履职一体推进重点领域常态化治理,以检察“同行”保障发展“同步”,做好“党委法治助手”。(完)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