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5 17:25:42 来源: sp20241205
中新网 西安6月11日电 (阿琳娜 赵欣悦)一块泥板,几支画笔,在鉴赏与摹制中,汉唐壁画静默地诉说着跨越千年的沉淀……西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开设了社会实践必修课程《汉唐壁画鉴赏与摹制》,课程老师王江鹏和他的一届届学生们,让古老的艺术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光彩。
“对经典绘画作品或绘画主题的复制或再创作是中国艺术史发展的重要现象之一,也是延续发扬中国艺术精神的重要路径。通过这门课程,同学们熟练掌握汉唐时期壁画的绘制技法,感悟其风格特色,是对汉唐艺术审美层面的学习和延展;对壁画作品本身的摹制,可谓是一种‘物质层面的延续’,对保护传承古代艺术遗产有所裨益。”王江鹏介绍,融合了陕西省地域特色和西北大学的学科优势,这门长在“历史地层”中的特色课“破土而出”。
西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开设的社会实践必修课程《汉唐壁画鉴赏与摹制》。西北大学供图准备、过稿、勾线、上色、做旧是唐墓葬画的五步复制过程。用赭石粉饼或色线进行构图,界定位置,勾出简练的轮廓;再用淡墨线勾勒形体轮廓并开始关注局部的造型;接着进行设色,有单色平涂、晕染、点染、随线描彩等技法,最后用墨线勾定,这是最见功夫的关键工序。
在摹制过程中,王江鹏鼓励学生对不同时段、不同地域壁画地仗层以及颜料层的特征进行细致的研究分析,从而采用适宜的方法复原壁画艺术,力求达到原作的风神面貌。
“没有一个墓葬的风格是完全一致的,每一位个性鲜明、技法各异的艺术家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汉唐艺术史中绘画的丰富性。”王江鹏表示,摹制工作并非对古代绘画简单刻板的临摹,如何发挥创造性想象力并与古代绘画匠师碰撞出灵感的火花是同学们个人功力与艺术修养的体现。
西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开设的社会实践必修课程《汉唐壁画鉴赏与摹制》。西北大学供图据介绍,这是一门鉴赏理论课,同时也是一门动手实践课。多元学科的交融性质对学习这门课程的同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理论部分,王江鹏详细阐述了汉唐壁画的发展历史、风格特征和优秀案例;实践部分,他带着学生走出课堂,实地考察,近距离观摩壁画原作。
“近距离研究观察非常重要,因为线条的生动程度不是隔着屏幕就能完全感受到的。”王江鹏说,随着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大众能够十分便捷地看到壁画作品的数字成像,甚至能放大很多倍实现微观欣赏。但是对于从事艺术创作和研究修复的工作者而言,欣赏原作仍然是不可替代的一步。
通过点和面的结合,同学们既了解了汉唐时期壁画,也了解了中国传统壁画的发展史,看到不同时段壁画在博物馆中的呈现,感受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匠师的绘制手法,就像穿梭千年与他们对话交流。
先修课程《传统壁画技法》也为《汉唐壁画鉴赏与摹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王江鹏注重线条和勾涂上色技法的训练,强调个性化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
西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开设的社会实践必修课程《汉唐壁画鉴赏与摹制》。西北大学供图课程自2012年起开设,随着实验室条件的改善和材料的不断改进,课程质量有了显著提升。在材料方面,王江鹏学习业内专家经验,改进了材料制作方法,使移动更方便;在颜料选择上,尽可能使用矿物颜料,以接近壁画原本状态。课程也请到了部分专家进行现场指导。
此外,王江鹏还引入了数字复原技术,对残损壁画进行学术性复原,推进了汉唐壁画鉴赏与摹制的学术发展。
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同学们不仅得到了专业技法上的提高,也提升了自己的审美鉴赏水平。“这门课程更坚定了我未来从事美术品鉴赏与修复工作的想法,文物修复是需要不断深耕的行业,希望能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博物馆文物的宣传讲解,让更多人了解文物、保护文物。”乔蔚然同学说。
“我们也将引进中古时期壁画艺术史领域的学者来校做讲座,提升同学们对这一时期壁画的理解。还将邀请在文博领域比较知名的技师或者老师傅来教授壁画地仗层的制作。”谈到对课程的未来展望,王江鹏表示,将构建起壁画技法训练、西安周边博物馆考察、丝绸之路调研等“一条龙”的多元教学内容设置,打造完整的课程链和课程群,让同学们精进好“摹制基本功”,也赶得上“技术热潮”。(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