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殷墟故事 传承中华文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发布时间:2024-11-14 12:00:17 来源: sp20241114

  核心阅读

  殷墟是我国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2月26日,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近4000件套文物集中公开展示,其中3/4以上文物首次亮相。殷墟博物馆新馆落成,展示了几代考古人的累累硕果,也意味着殷墟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站上了新起点。

  河南安阳,洹河之畔,青铜大鼎造型的殷墟博物馆新馆矗立岸边,和殷墟宫殿宗庙遗址隔河相望,馆体上方“大邑商”三个甲骨文字格外醒目。

  2月26日,筹建3年多的殷墟博物馆新馆开放。青铜器、陶器、甲骨、玉器等近4000件套文物集中公开展示,展陈文物数量之庞大、类型之齐全,都是商代文物展览之最。

  探 馆

  3/4以上文物首次亮相

  2月26日上午,随着清脆的龙纹石磬声响起,殷墟博物馆新馆展厅的青铜色大门缓缓开启。大厅高墙上,“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九个大字映入眼帘;头顶,一只玄鸟盘旋飞舞,寓意“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大家看到的是我国目前最早的马车实物标本,馆内集中展示了23座,都出土于殷墟。”在博物馆一层殷墟车马遗迹展,讲解员许纤莹带领观众,感受3000多年前车马飞驰的壮观景象。

  据介绍,殷墟博物馆新馆占地262.5亩,建筑规模5.1万平方米,展厅面积约2.2万平方米,展陈聚焦商文明主题,设有3个基本陈列、4个专题展览和1个特色沉浸式数字展。“本次新馆展出的各类文物,3/4以上都是首次亮相。”殷墟博物馆常务副馆长赵清荣说。

  2023年,“河南安阳市殷墟商王陵及周边遗存”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新馆的建成,也让一系列考古重要成果得以与观众见面。

  在“长从何来”展厅,觚爵鼎尊、钺刀戈矛等亚长墓出土的文物,让商朝的戎马生活变得完整而立体;在“子何人哉”专题展,110余片精选的刻辞甲骨,让观众了解卜辞中蕴藏的珍贵历史信息……开馆首日,观众时而在司母辛鼎、亚长牛尊等青铜重器边驻足,时而对着玉梳、骨笄等古代生活饰品欣赏。

  “快看,这里的面具在挤眼睛、水牛也活了。”在裸眼3D展厅,一位观众惊喜地招呼同伴。在数字技术的应用下,青铜面具、屯南甲骨“动”了起来,殷墟车马也“迈开步伐”。据介绍,殷墟博物馆新馆积极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打造沉浸式展厅,赋予文物、文献、甲骨记载等新的呈现方式。

  “我们于2月22日开放了预约通道,开馆首日迎来观众近5000人次。”赵清荣说,观众可以通过博物馆网站、公众号等多种渠道预约参观。

  探 源

  展示几代考古人的成果

  1928年,中国考古者在洹河沿岸铲起第一锹土。1961年3月,国务院将殷墟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甲骨文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如今,殷墟已成为中国考古发掘时间最长、次数最多、面积最大的古代都城遗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90多年过去了,经过几代考古人持续不断的发掘研究,沉睡三千载的商文明走入公众视野。近年来,殷墟王陵区、小屯宫殿宗庙区、洹北手工业作坊区的考古新发现,让甲骨文中记载的“大邑商”面貌愈发清晰。

  “早在殷墟发掘初期,考古工作者就有向公众展示文物的想法。”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阳工作站副站长何毓灵说,安阳工作站早期设有陈列室,但更多还是供学者进行专业研究。随着考古成果不断丰富,建于2005年的殷墟博物馆在展陈理念、空间布局、展示数量、技术手段等方面已难以满足时代需要。

  2020年11月,殷墟博物馆新馆开工奠基。新馆由安阳市政府投资建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提供展品,其中馆内展陈的文物,90%以上都是安阳工作队1950年以来发掘的文物精品,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农业、手工业等多方面。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殷墟博物馆馆长陈星灿说:“殷墟是中国考古学的摇篮,也是中国考古学家的摇篮。这样一个大型专题类博物馆的建立,圆了几代考古人的梦想。”

  何毓灵说:“作为一座考古博物馆,新馆展陈不再是单个文物的展示,更多的是成组器物的全方位呈现。无论是妇好墓的铜爵,还是从亚址墓、马危墓等出土的器物,都是成组地与观众见面,让人更好感受殷商文明的全貌。”

  在新馆筹建过程中,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博物馆选址、博物馆结构布局、展出文物的选择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全面系统编制了数百万字的知识文本,为新馆展陈提供了学术支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殷墟博物馆执行馆长岳占伟说。

  作为殷墟考古研究成果转化的重要展示平台,殷墟博物馆新馆还将承担考古研究、文物修复、科技检测、研学教育等方面的功能。“馆内设有精细考古实验室,后期观众可以近距离观看考古人员的发掘和研究工作。”岳占伟说。

  探 索

  推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一片甲骨惊天下。位于安阳市殷都区西郊乡的小屯村,因出土甲骨而闻名,成为殷墟考古的中心地带。

  将视角拉远,遥望洹河两岸,宫殿宗庙遗址、王陵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彼此呼应,共同组成了规模宏大、气势恢弘的殷墟遗址保护区。

  随着殷墟博物馆新馆的落成,殷墟考古和商文明研究成果实现一次系统梳理和有力呈现,殷墟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也迎来了新起点。作为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重要工程,殷墟博物馆新馆与殷墟宫殿宗庙区、王陵区、殷墟考古文旅小镇一起,共同构成展示阐释体系。

  据介绍,殷墟遗址总保护范围29.47平方公里,涉及安阳市3个区、66个村(社区)。2019年3月,安阳殷墟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目前,殷墟管委会将辖区内66个村(社区)划分为180个四级网格,组建由巡防队员、村(社区)干部在内的360余名殷墟文物安全守护人。

  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司长闫亚林介绍,殷墟遗址自“十一五”以来一直被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项目库,2010年河南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被评为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近年来,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河南省公布了《河南省安阳殷墟保护管理条例》《安阳殷墟保护总体规划》,安阳市制定了《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为殷墟保护和管理指明了方向。

  安阳市文物局局长李晓阳告诉记者,当前,安阳市正加快推动《殷墟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修编,殷墟核心区保护展示和环境整治工程等也在加速推进中。今年春节假期,安阳市举办“点亮殷墟”夜游活动,殷墟景区首次在夜间开放,安阳市累计接待游客403.53万人次,与2023年同期相比增长195.97%。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据介绍,下一步,安阳市将加快构建殷墟和甲骨文品牌体系,打造“博物馆+遗址公园+考古科研基地”全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同时探索利用数字技术,让散落于各地的甲骨文以科技的形式“回归”。

  张文豪

张文豪 【编辑:卞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