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研究(学术圆桌)

发布时间:2024-11-16 09:46:51 来源: sp2024111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构成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研究,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提供学理支撑。

  ——编  者

  

我国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

剧锦文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经济制度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了到2035年的阶段性改革目标,提出“七个聚焦”的分领域改革目标,其中包括“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巨大优势更好转化为经济治理效能。

  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规定了我国经济关系的基本原则,明确人们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确保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属性。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带领人民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不断深化。党的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六大在论述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时,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党的十七大、党的十八大重申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两个毫不动摇”。这些认识和实践为新时代我们党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在理论和实践上对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内涵的新发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出的一次重大理论创新,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内在统一整体。其中,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反映了生产资料的归属关系,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对分配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起着决定性作用;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反映了生产方式、生产成果的分配,是所有制结构在收入分配领域的实现,由生产力状况、所有制结构决定,同时对所有制结构及其实现方式具有重要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现所有制结构、分配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以所有制结构为前提和基础,对所有制结构及其实现形式也有重要影响。将这三部分共同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构成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为构建更加有效管用、逻辑贯通、衔接匹配的经济制度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

  具有显著优势和效能

  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理论上是科学的,在实践上是成功的。它既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同时能够积极主动随着生产力发展而不断完善,推动生产力实现更大发展。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符合我国基本国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国家这么大、人口这么多,又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把经济社会发展搞上去,就要各方面齐心协力来干,众人拾柴火焰高。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符合我国基本国情,既有利于促进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国家建设、国防安全、人民生活改善作出更大贡献,又有利于调动各种所有制经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种所有制经济的比较优势,有效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市场竞争和创新,推动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实现效率和公平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认为,分配关系本质上和生产关系是同一的,是生产关系的另一面。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体现在分配上就要求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是公有制为主体在分配上的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既承认物质利益原则和合理的收入分配差距,又有利于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体现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要求。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在生产力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些生产要素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只有允许和鼓励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有利于促进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充分利用并保障各种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并获得相应收益,释放发展潜力。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随着实践发展,我们党在资源配置方式方面破除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对立的思想教条,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多种形式必然形成多种分配方式,这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又推动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进一步巩固与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事实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有效防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弊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围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深化研究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只有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我国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经济制度保障。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要加强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研究,为进一步彰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和效能提供学理支撑。

  比如,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助力更好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深入研究相关重要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配套衔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有效实现形式等问题,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巨大优势更好转化为经济治理效能;围绕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深入研究如何完善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等,助力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破解经济学世界性难题的中国方案

张慧君  崔  琳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大理论观点,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一个新突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要‘有效的市场’,也要‘有为的政府’,努力在实践中破解这道经济学上的世界性难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坚持系统观念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之一,要求处理好政府和市场这个重大关系。加强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研究,既有利于推动二者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力,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将为破解这道经济学世界性难题提供中国方案。

  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是各国经济发展都要面对的核心问题之一。西方经济学通常把“政府—市场”看作是二元对立的,但实践表明,成功的市场经济体制并不能简单用政府和市场“大小强弱”来概括,盲目将西方经济学关于“政府—市场”分析框架用于指导经济发展实践,往往会导致错误的政策选择。

  我们党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摆脱了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党的十四大提出,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一重大理论突破,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从党的十四大以来,对政府和市场关系,我们党一直在根据实践拓展和认识深化进行科学定位。党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可以看出,我们党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重大关系,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

  明确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的范围和程度。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要把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交给市场,让市场在所有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都充分发挥作用。充分尊重价值规律,发挥市场机制在提供激励、传递信息、发现知识、鼓励创新、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等方面的功能;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主要由市场机制调节;不同经营主体依据公平透明的市场规则开展有序竞争,实现优胜劣汰;等等。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要求市场作用发挥更加精准、更加有效。这进一步明确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的范围和程度,在微观层面优化资源配置,在中观层面引导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在宏观层面有效引导市场预期、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发展。

  界定了政府发挥作用的职能范围。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从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看,市场自发运行会出现失灵,影响资源有效配置和经济健康发展,需要发挥政府作用弥补市场失灵;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看,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需要通过正确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看,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必须发挥政府在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等,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发挥作用的职能范围。

  阐明了政府和市场更好结合的内在逻辑。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融合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两种因素,既能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能克服市场经济中的消极因素,避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的资本垄断、贫富两极分化、周期性经济危机等弊端,实现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超越。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要坚持辩证法、两点论,继续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在尊重市场规律基础上、在保证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政府要管好那些市场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这不是简单下达行政命令,而是用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用规划明确投资方向,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用好。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互促进、有机统一,实现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更好结合,需要推进一系列制度建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经济体制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作出部署。我们要围绕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等加强研究,为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重大关系提供学理支撑,努力在实践中破解这道经济学上的世界性难题。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

  

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基本经济制度

刘建兴

  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国家依据社会性质及基本国情,对社会经济秩序中生产资料归属等作出明确规定的经济制度。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带领全国人民不断探索,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出新概括,进一步适应了生产力发展要求,进一步筑牢了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经济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基础。

  立场更加鲜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首先,公有制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能动摇。这是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同时,强调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明确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其内涵包括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等内容。可以看出,我们党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上的观点是明确的、一贯的,而且是不断深化的。

  内涵更加丰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社会经济过程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循环运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抓住了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这个根本,但还没有涉及分配、交换、消费三个环节。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础上,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从生产环节拓展到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环节,使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覆盖范围更加广泛、更加全面。这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也结合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实际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深化拓展,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体系更加完整。在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过程中,我们党始终重视所有制结构、分配方式、资源配置方式等方面的制度设计和体系建设。随着实践发展,将所有制结构、分配方式、资源配置方式三者结合起来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并逐步将后两者上升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体系更加完整。其中,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规定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所有制结构在收入分配领域中的实现,对所有制结构及其实现方式具有重要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所有制结构为前提和基础,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对经济制度属性和经济发展方式有决定性影响。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需要不断深化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重大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更加尊重市场经济一般规律,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使各方面体制改革朝着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方向协同推进,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重大关系,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在突出位置,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这将更好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是我国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重要制度基础,也对人类文明多样性作出独特贡献。面向未来,在继续加强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研究的同时,也应加快构建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话语体系,更好阐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及其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等方面的作用,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

  (作者为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11日 09 版)

(责编:牛镛、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