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6 02:39:59 来源: sp20241126
“黎巴嫩人民不该是牺牲品,黎巴嫩不该成为新的加沙。”近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呼吁停止为以色列的作战行动提供武器,并强调应通过制定政治解决方案来化解冲突。对此,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反唇相讥,并称无论西方国家支持与否,以色列都将赢得胜利。分析人士认为,法国不惜损害与以色列之间的关系,也要对以实施武器禁运,背后存在着多重历史和现实考量,不过这种程度的外部压力并不足以真正促使以色列约束自身行为。
新一轮巴以冲突持续一年有余,加沙人道主义危机已严重到不容忽视的地步。然而,加沙地带尚未安定,黎以边境地区局势又急转直下。在长达一年的空袭后,以色列当前正对黎巴嫩展开地面军事行动,双方在黎以边境“蓝线”两侧频频交火。黎巴嫩100多万人流离失所,30万人逃往叙利亚。处于“全面战争边缘”的黎巴嫩极有可能成为加沙之外的又一个人间炼狱。在此背景下,欧洲多次爆发游行示威抗议以色列的“种族灭绝”行为。马克龙呼吁对以武器禁运表明,立即停火止战的呼声在欧洲已深入人心。
由于历史原因,黎巴嫩与法国长期保持着超越一般的外交关系。2020年黎巴嫩大爆炸后,马克龙第一时间访问贝鲁特慰问当地民众,彰显双方特殊的关系;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法国不但积极向黎巴嫩提供人道主义援助,而且多次派出官员在黎以之间展开斡旋。对于法国来说,黎巴嫩不仅是其传统势力范围的组成部分,更关系着其在中东地区的利益和影响力。因此,在黎以冲突恶化之际,马克龙不得不表明立场,拿出与黎巴嫩站在一起的姿态。此外,黎以若爆发全面战争,势必造成大量难民前往法国,这将给经济陷入困境的法国带来巨大的社会和安全负担。
随着本轮巴以冲突的延宕,欧美在巴以问题上的立场分歧不断凸显。中东触目惊心的人道主义灾难让美国在欧洲的影响力日渐衰落。从美国纠集红海护航响应者寥寥,到挪威、西班牙、爱尔兰等欧洲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再到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申请逮捕以色列领导人,欧洲国家拒绝在对以政策上与美国亦步亦趋的表现愈发明显。对于马克龙此次关于武器禁运的呼吁,英国虽然声称不会支持,但10月初就已暂停部分武器出口许可;德国今年也放缓了对以武器出口的审批速度。欧洲国家对以色列减少支持甚至加以反对,无疑会让以色列面临越来越大的外交和舆论压力,也让美国陷入日益孤立的境地。
不过,欧洲国家并不是以色列的主要武器供应国。根据公开数据,过去一年法国向以色列输送的军事装备仅价值3000万欧元。因此,只要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没有动摇,法国对以实施武器禁运注定效果有限。当前,美国正处于大选关键期,政治极化让美两党竞相表演对以色列的支持。美议员格雷厄姆甚至公开指责马克龙“搞反了”,称应加倍帮助以色列。这种极致的双标和偏袒给了以色列扩大冲突的底气,也充分暴露出美国所谓人权观、主权观及国际秩序构建理念的矛盾和虚伪。在可预见的未来,中东一时仍难见和平之曙光。(王敏)
(责编:陈羽、梁秋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