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就是要打头阵、挑重担”(“我是党员,我在岗位”)

发布时间:2025-01-04 08:37:58 来源: sp20250104

  王树军在调试柴油发动机连接盘自动拆卸项目。

  潍柴一号工厂总装线Ⅱ段生产现场。   以上图片均为潍柴集团提供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大家团结起来,共同努力,就一定能让我们的生产工艺走向世界前沿。”

   

  一条生产线,如何实现自动换型,快速生产出更多不同型号的柴油发动机?最近,山东潍柴集团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师王树军正为这个问题忙前忙后。原来,潍柴集团正推进智能化改造,14个项目中,他的团队一口气承接了7个。“党员就是要打头阵、挑重担。”王树军说,“改造完成后,不仅能提高生产线的柔性化生产力,还能充分保证加工质量和产品一致性。为此多花些心血,值!”

  王树军从小生活在厂区,耳濡目染,对机械维修产生了浓厚兴趣。1993年,他从潍柴技校毕业进厂,开始维修老式机床。兴趣与工作“同频”,王树军投入更多精力研究机械,技术越来越好。大家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都知道“找王师傅试试”。

  前些年,厂里一台进口的柔性数控加工台出现故障。如果交给厂家维修,就得把2吨多重的设备部件运到生产国,来回至少3个月,会造成很大损失。

  时间不等人,王树军主动请缨:“我来!”

  没有先例可循,没有说明书指导,他只能通过拆卸零件,一边研究机器构造和运行原理,一边制定维修方案。每拆一个零件,王树军都做好标记并拍照,研究明白了再继续拆。“这些内部零部件没有任何备件,拆坏了,机器就废了。”熬了7天7夜,故障被成功排除。

  维修的机器多了,王树军开始思考:能不能变被动为主动,做到“治未病”?他开始钻研设备管理的预防性维修,闲下来就琢磨高端设备,逐台制定预防性方案。随着制造业数智融合不断深入,他还持续开展装备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机械传动微调感触法”“垂直投影逆向复原法”“多机型挺柱自动装配单元”……王树军主动接下一个个“烫手山芋”,发明了一项项绝活妙招。成绩亮眼的王树军本有机会走上管理岗,但他拒绝了:“咱就靠手艺吃饭,一辈子干好一件事,足矣。”

  每次大修,王树军都会认真总结、详细记录。一次,他花了21天维修龙门五轴加工中心,写下30多页的案例总结,每个维修步骤都有详实的说明。为啥要做好总结?王树军说,既为研究,也为传承,“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大家团结起来,共同努力,就一定能让我们的生产工艺走向世界前沿。”

  一身绝活儿,十几万字笔记,王树军全传给了徒弟们。徒弟管培伟说:“王师傅总是心无旁骛研究设备,这股钻劲儿让我们非常佩服,也激励着我们年轻人脚踏实地、更加努力。”

  多年来,王树军带领团队先后实施重大工人革新项目260多项,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6800多万元。

  眼下,柔性生产线改造正紧锣密鼓进行,工期压缩了两个月,改造压力倍增,仅7个项目所需的外购件和自制件种类就有近1000种,且项目推进不能影响生产线正常生产。难度不小,可王树军心里有底:“现在,改造设备对我们来说已经不是难事,大部分维修人员都具备了自己设计、制造、调试的能力。”

  当前,在潍柴一号工厂总装车间,每90秒就有一台柴油发动机下线。王树军说:“我国生产制造柴油发动机的能力水平已经全球领先。我们必须精益求精,为中国制造贡献自己的力量。”

 

  版式设计:张芳曼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06日 19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