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7 23:41:43 来源: sp20241127
中新社 北京7月30日电 题:华人数学家刘克峰的“数学江湖”与“乒乓世界”
中新社 记者 陈瑜波
电脑上轻轻一点,知名华人数学家刘克峰就这样成了他为之工作20余年的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荣休教授。“现在都可以线上申请退休,特别方便。”
事实上,刘克峰近年来大部分时间在中国,2023年11月更是彻底回中国工作,目前任重庆几何拓扑基础学科研究中心主任。
一个曾被中学校长当作“反面教材”的学生,如何一步步在数学领域屡获突破,拿下多项国际重要奖项?一名曾在中美多所知名高校求学与任教的学者,如何看待中美教育的差异?“学问做到哪,乒乓球便打到哪”的他认为做数学研究和打乒乓球有何共通之处?近日,刘克峰在北京接受 中新社 记者专访,畅谈他与数学及乒乓球的不解情缘。
刘克峰坦言自己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祖籍河南、从小在天津长大的他中学时偏科很厉害,数学成绩很好,却一度将物理、化学全扔掉,以至于被校长当作“反面教材”。后来,他将功课补了上来,高考录取至北京大学数学系。
大学期间尚未找到目标的刘克峰自称在学问上长进不大。真正让他的人生迎来重要转折的是1985年夏天。刚刚考上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生的他参加了由著名华人数学家陈省身在南开大学举办的暑期数学班。“那次我真正开了眼界,才知道原来有这么多东西可以学。”刘克峰回忆。
一篇手写的硕士论文成为刘克峰赴哈佛大学的“敲门砖”,师从国际著名华人数学家丘成桐。丘成桐当时已解决卡拉比猜想,并因此获得数学界最高奖菲尔兹奖。那时中国刚经历改革开放不久,在国际数学界地位不高。但是看着很多外国人排着队请教不到40岁的丘成桐,刘克峰作为中国人感到很自豪。
丘成桐的好学精神让刘克峰印象颇深。“刚去的时候,他就让我学他也不懂的知识。我们听的课,他也在听,跟他的专业似乎也不相关。他每天学的东西比我们还多,这就是言传身教。”
上世纪90年代是数学和物理学交叉的黄金时代。刘克峰很快迎来自己第一个学术上的重要突破。他结合所学的数论知识,给出了威滕(Edward Witten,美国知名物理学家,近日在2024年国际基础科学大会获颁基础科学终身成就奖)刚性定理的极其简洁的证明,得到数学界一致认可。
博士毕业后,多所知名高校向刘克峰抛来橄榄枝,他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任教。此后,他又证明了超弦中的“镜猜想”、微分几何中的丘成桐几何度量等价性猜想、世界数学难题马里诺-瓦发猜想,并获得谷庚海默奖、斯隆奖、特曼奖等多项国际重要大奖。
2003年,经丘成桐推荐,刘克峰受聘担任浙江大学数学中心执行主任兼数学系主任。由于家庭因素等,他2019年又转赴重庆理工大学。
从求学到任教,刘克峰遍历多所中美高校,他的女儿及儿子亦在美国长大。以学生、教师及家长三重身份亲历中美教育差异的刘克峰认为,最重要的差别有两点。一是美国注重个性的培养。美国的小孩从小要练至少一门体育或音乐;二是美国学生从小训练研究思维。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老师给的话题找材料、写总结,再做5至10分钟的汇报。“这是非常重要的训练,这就是做研究。”
刘克峰的微信头像是一张极具对称之美的乒乓球图片,象征着他最钟爱的数学与乒乓球。目前正值巴黎奥运会期间,刘克峰虽然工作繁忙,但依然会抽空看看乒乓球比赛。
刘克峰曾称,“梦想有朝一日中国的数学能像乒乓球一样辉煌”。当被问及培养乒乓球人才对培养数学人才有何启发时,刘克峰表示,新中国刚成立时,没钱大规模搞体育,于是就从成本最低的乒乓球开始抓起。“数学也一样,投资成本非常少,有台电脑就够了。其它学科常需买实验仪器,而如今产品更新换代太快,数学人才则能不断自我进化。”(完) 【编辑:唐炜妮】